聚焦高效课堂 共促教学提升
为切实提升高一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打造更具实效的高效课堂,4月8日——10日,十堰一中教务处精心组织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对高一历史教学开展了专项视导活动。
研课:创新引思,锚定方向
王淑彦老师以《飞跃与弊病——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主题,通过情境创设深入分析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及其影响,巧妙串联起知识点,体现出大单元教学思路和全局意识。她注重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实现了历史课堂价值观与逻辑顺序的和谐统一,为高效课堂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范式。视导组成员针对研课内容,提出建议:高一下学期新旧知识容量大,需要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工业革命背景。这些思考时刻提醒着我们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本,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收获展开。
听课:洞察课堂,示范引领
走进高一历史课堂,视导组成员从多元视角进行观察与分析。王欢、杨平和王彬彬都以《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展开教学,精心设置问题群链,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索,尽管教学环节各有侧重,但都能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不断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深刻理解。王淑彦的《秩序的失衡与重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课,学生展现出较强的主导性和参与感,通过大量图片式材料的运用,提升了教学效率。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正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视导组充分肯定了各位老师的课堂设计与教学,同时也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在学生回答问题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展示的时间,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课堂重难点还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
总结:集智聚力,共促发展
在视导总结会上,视导组成员张双平、宋平、何峰对研课、公开课进行了全面细致点评。历史核心组组长周晓兵就“教学细节、思维培养、课堂关注”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在教学细节优化方面,引导学生找课本内容时,应明确页码段落并用 PPT 呈现,使教学条理更加清晰;练习难度要适中,防止打击学生积极性;把控课堂节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思维培养方面,问题设置要层次分明、从易到难,表述规范清晰;审慎对待分组讨论,避免形式主义,培养学生找比较点、切入点、特征类要素等思维能力并加强相关训练。在课堂全面关注方面,关注板书字体、教态和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收获知识与成长;针对学生学习难点,加强学法指导。
此次视导活动,是对高一历史学科教学的一次全面体检与深度赋能。通过研课、听课及总结环节,既发现教学亮点,也明确改进方向与路径。高一历史组老师将以此次视导为契机,深入贯彻高效课堂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聚焦学生能力培养,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历史学习之旅铺就坚实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