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动态

共学共研聚焦新课程,科学主动把握新高考

——记十堰一中高考题专题教研活动之数学、历史篇

日期: 2022-10-12 11:31:12   刘晶晶  王淑彦    来源:高二年级


编者按:

作为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湖北省于2018年启动,2020年开始使用统编教材教学,2021年首次参加新高考,2023年湖北高考将第一次采用新教材。

高考承担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三大功能,其中引导教学是基础功能。本次由备课组主导的高考题专题教研活动,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展开,研讨高考改革政策下高考命题的新变化、新趋势,正是科学备考的题中之义;也是落实学校打造具有一中特色的务实、高效、共享、共建、区域领先高质量教学教研体系的具体响应;更是我校加强教研,增强工作的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篇

为进一步摸清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特点,精准掌握高考中立体几何题目的考查动向, 9月29日下午,高二年级数学组在组长皮文波的主持下,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资深教师王国喜主讲,全体教师参与了听课,议课。


王国喜从高考的命题立意、考题分析、试题类型及方法归纳、备考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通过对动态问题、实际问题和解答题三个具有代表性、考查性的题目类型分析,总结了考题的类别特点,探究了考查的重点难点,大胆预测今后的考题方向,并提炼出了部分高频考点问题所对应的解决思路。参会教师积极发言,围绕如何落实研讨内容,结合学情特点进行了具体交流。

组长皮文波指出,学生对立体几何中定理、定义、公式、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边学边忘是常态,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滚动复习,及时巩固已学知识;教师还要多关注高考动向,理解高考命题立意与方向,多思考,勤钻研,优化教法。

历史篇

为进一步把握新高考的考向,摸清高考命题的规律和特点,9月30日上午,高二年级历史备课组由组长曹鹏主讲,开展了集体教研。

曹鹏从备考的困惑与问题、备考的实践与思考、基于全国乙卷的试卷分析与思考三方面交流。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备考之困

曹鹏认为,高考目前处于过渡期,新旧并存,有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新旧高考并存,国家命题、地方命题并存,文综卷、单科卷并存,不同省份试卷结构、题型也多样化,自主命题省份考向、范围、题型、题量还较迷离。

老师备考,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高考方向问题:参加全国卷试题样本大,还能探寻规律;新高考自主命题省份,无考纲,试卷样本少(有的省份还没有公布试题),规律特点不清、方向感不强,试题力求创新倾向突出、难度加大。复习方法问题:课堂复习与考题的割裂如何解决?用何种复习方法、教学策略,让课堂复习与高考试题“无缝衔接”“无缝接轨”。

(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备考之思

对于教师来讲,应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不再视课本内容就是教学内容,改变“如果没有教材,我教什么”的传统思维,一切以课标为准绳,围绕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去思考教学内容,制订实施方案。

抬头看方向,低头思路径,备课组要制定有自己特色的高考复习方案:

一要明确指导思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体系自主架构为基础,史料情境为手段,思维品质与能力训练为目标;二要商定复习目标,面向全体,抓好尖子生,督促中等生,帮扶后进生,提高贡献率;三要敲定复习规划,一轮体系思维是关键,二轮贯通能力为重点,同时以分类仿真训练来升华;四要发挥集体智慧,历史成绩的提升,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不要练“一指禅”,唯我独尊,要以真诚的态度与组内老师共商共享,依靠群体的力量和智慧,分工合作共赢,取得最大复习效益;五要心态调整伴始终,做好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心态辅导很重要。

(三)撸起袖子加油干——备考展望

1.有顺应也要有改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职责要求教师勇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努力发挥好历史教学的社会作用。2.重视课标,回归教材。依据高中课程标准,遵循教育规律,深化基础考查,要重视课程标准框定的核心内容,并依托教材的基础知识加以落实。教师、学生都要以坚定踏实的原则,从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名词入手,逐渐积累。3.多思多想、精训练,减少“机械刷题”,推动学生进行探究和深层次学习,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解题的技巧上。4.要关注时事、热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没有回避热点,师生都需用发散思维去扩展它们的外延。

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悟,并再次统一认识:对历史教学持以谦虚之心,用心钻研;对高考研究怀以敬畏之心,潜心备考;对组内老师秉以真诚之态,共创佳绩。


校长:龚涛 ┋ 地址:十堰市五堰北街17号 ┋ 校办电话:0719-8117037 ┋ 校长信箱:syyzxb@126.com

鄂ICP备06005983号 42030202000140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Copyright © syyz.shiyan.gov.cn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