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
日期: 2023-03-07 15:20:53 来源:校办
2022级高一(12)班罗俊洁 (19)班张朝阳 (19)班李振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2022年11月,著名科学家颜宁回国,到深圳创办医学科学院(SMART)。颜宁选择回国消息一出,立即荣登热搜第一。颜宁何许人也?一则平常不起眼的科技新闻为何出圈引轰动还霸占热搜第一?
2022级 高一(1)班学生 蒋翰胤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看了这位传奇女性的履历表。
18岁就读清华,随后,仅用4年完成了常人需要7年完成的博士学业,27岁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博士毕业,不到30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37岁,解开了困扰世界科学家50年的难题,解析出GLUT1的三维结构,40岁受聘为普林斯顿终身讲席教授,42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44岁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直到如今,45岁的她辞去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回国创立深圳医学科学院。
带着对她的好奇,我查看了她回国后在深圳发表的一段演讲。
她说:她的第一个职业理想是40岁时能被请回清华任教,不成想,这个梦想提前了10年30岁时就已经实现。
她说:她的第二个职业理想是50岁时能被请回普林斯顿任教,不成想,这个梦想提前了10年40岁时就已经实现。
她说:她的第三个职业理想是搭建一个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健康挑战,发掘、挑战生物医学难题,做出原创突破,回馈社会。十年后,在世界医药的版图上,她所在的城市,所在的东半球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她说:她强烈地感受到了向梦想努力的兴奋和快乐。
在聆听演讲时,我能感受她回顾人生足迹的深情,畅谈选择与梦想的激情,展望未来工作的豪情。她成为了一流人才,创造了一流业绩,因此她的回国才引发了国人的围观和讨论,才荣登热搜第一。
随着我对她的了解越多,越深入,我就越开始思考我自己,思考我们这一代人。
亲爱的同学们,清华还是北大,985还是211,双一流还是常春藤?学历无疑是人生履历的起点,一个好的起点将令同龄人难以望及项背,而通往这一起点的通行证,无疑来自当下,来自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才的基础就是在理想之光普照下的勤奋读书。
颜宁来自山东的一个农村家庭,我和在场的诸位与她相比,起点未必差,我们正值青春年少,也有光明的前程。成为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衡中少年张锡峰的演讲仍萦绕耳畔,“你含着泪在黑夜里舞蹈,在回忆里奔跑,没有人,在年少时想成为一个普通人。”是的,没有人,在年少时想成为一个普通人。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曾说:“你终会成为你在成为的人。”当你决心成才时,你不去想身旁的寒风冰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同学们,我们的舞台在一中,但不限于一中,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与我们同台竞技的乃是数十万名同省考生,若想笑傲群雄之巅,那只能搏,比任何人都更拼!当别人闲聊时,你在学习:别人发呆时,你在学习,别人周末游戏时,你仍在学习,如若到这番境界,青春定无遗憾,成才之门定会打开。
颜宁在演讲的最后提到人生的几个阶段,她说,第一为吸纳,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第二为证明,努力工作,获得认可;第三为输出,把所学所感传给更多人,帮助更多人,扶持更多人。倘若我们顺着她的足迹,我愿与诸君共勉,先进入一流大学,然后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为国添一份彩,发一份热,增一份光。成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
我深知,成才之路定是曲折漫长的;但我更加笃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担当。最后,有两句话想送给大家。第一句是“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第二句是“Nobody can obstruct you ,except yourself.”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审稿:黄佳琪
编辑:高方平
终审:赵国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