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旗下讲话

培养好奇心 激发求知欲

日期: 2023-03-21 14:29:15      来源:校办

2022级高一(15)班卢俊昊 (16)班刘鑫 (16)班 苟博厚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国家要加强由好奇心驱动,进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习总书记指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中国物理学家、院士武向平说,好奇心是提升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动力,培养一批具有好奇心的青少年群体是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人才队伍的基础,我们应该在他们成长的全过程实施科学教育,助力他们成长为具备科学家潜质的群体,从而产生未来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大潮的精英。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语文教师  李军慧


好奇心是人类最宝贵的天性之一。

何为“好”?“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 “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利略对于亚里士多德铁球落地理论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人类在“奇”的带领下越来越深入地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并走向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去探秘。“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好奇心虽是人的天性,但也是脆弱和易逝的,既需要被呵护,需要有效支持和科学引导。也需要我们自己心存主动,努力保持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我们也知道,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在信息化浪潮中,面对很多新知识、新方法,如AI技术、ChatGPT等,我们也要主动了解,打破思维禁锢。并且,努力提高自己对于科学与人类文明、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关系的认识,形成社会责任感,同时激发对科学的探究欲,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

那么,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重视对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要保持好那份探究的热情和动力,激发并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信息化时代,老师们可拓宽学习渠道,通过专业培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使自身知识结构跟上最新的发展变化。同学们也要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有一定的怀疑精神,这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更要学会科学观察,勇于动手实践,知道知识产生的过程,学会自己发现知识、发现原理。

其次,我们要丰富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科的融合,参加更多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老师们,同学们,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作为,在奋进中国科技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路上,愿我一中学子努力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贡献充满希望的一中力量。


校长:龚涛 ┋ 地址:十堰市五堰北街17号 ┋ 校办电话:0719-8117037 ┋ 校长信箱:syyzxb@126.com

鄂ICP备06005983号 42030202000140 技术支持:十堰政府网

Copyright © syyz.shiyan.gov.cn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