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发姿态成就新作为
——十堰一中教育发展改革侧记日期: 2021-11-04 16:34:45 记者宋雅璐 通讯员 石彬 周春 来源:十堰一中
“这节课教学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师生讲解讨论、探究思考不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被激活,真正把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和‘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这是9月底十堰市高中化学中心组第四次教研会上,与会教师对主讲人李强的评价。
9月28日上午,十堰市高中化学中心组第四次教研会在十堰一中举行,来自市直高中及房县一中、市外国语高中等学校的五十余位化学老师参加了会议。
2018年来,十堰一中面对缺乏优质生源窘境,选择相信教师队伍的能力,选择相信所有学生的潜力,选择相信成绩是奋斗出来的信念,提出“复兴一中,我的责任”口号,坚持从细节入手,认真研究教学,研究新高考,实现了2021届毕业生本科上线率98.8%的优异成绩,其中物理类马欣毅考取北大、历史类毛翊然全市第二,取得突破性进步。
精耕打造高效有趣课堂
10月22日,每周两次的高一年级生物“一课一研”教学活动如期开展,主讲人梅芳芳分享了《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备课的教学思路。
高一年级生物“一课一研”教学活动
梅芳芳把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新旧教材内容调整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老师们互相交流意见,统一教学思路,最终运用到课堂上。
“通过‘一课一研’制度,老师们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课前准备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高一年级生物备课组组长付涛说。
“‘一课一研’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课堂教学展开研究讨论,研究每一节课对应的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每节课内容及学科核心素养。做到考点、重点、小难点题目化,必讲内容课件化,课后作业、练习密度使学生应对考点的能力固化,各类检测系列化。”该校教务处主任龚万钟说。
为了打造“有效、有趣”的课堂,十堰一中深耕、精耕课堂主阵地,常态化开展“一课一研”集体备课、因材施教的二次备课、研究课或示范课、推门听课、九科“同课异构”教学比赛等活动。
在市高中化学中心组第四次教研会上,李强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化学课
“一课一研”是该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此外,学校还依托年级,落实三年科学备考思想。高一年级完成新形势下的“三年一体化学科教学规划”编制;高二重点开展加强教材考纲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研究;高三系统开展“一课一研”制度的深度探索和操作措施的细化,提升集体备课的质效。
学生的每一节课、每一个学期都不能耽误,这是全体一中人的共识。学校要求老师根据学科三年学习总任务和不同模块内容,具体规划出模块教学时间,精确到周,最后形成本学科每个学期的教学周历和学期集体备课活动计划。根据备课组规划中的指导意见,按规定的时间形成导学案、练案、PPT等课件定稿。
立德发挥学科教学思政育人功能
去年元旦晚会,高一年级学生表演的《北大争辩》历史短剧把新文化运动新旧思想的交锋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这个节目,是学生们主动找到历史教研组组长侯晓婷,让她推荐的。
“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时,新旧文化的讨论如何让学生更易理解,我们教研组通过全网搜索,找到了《北大争辩》的视频,通过剪辑播放给学生,学生理解知识点更容易。晚会表演前,学生们主动找到我请教这个节目编排的思路。”侯晓婷说,在课堂上,学生们学会了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所以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思考表演出来。
侯晓婷介绍,老师们往往集全组成员的智慧精心构建一节精彩的课堂。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一课上,老师们全网搜集的《大咖马克思》非常吸引学生兴趣,学生课下反复看了好几遍,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关心人类命运的热情。
“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精神的发展,是观念的更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看似宏大,但必须让它真落地,落实地,让它能生根,能转化成教育力。”十堰一中校长龚涛说,学校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生共进,全面发展”办学理念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寻找落实立德树人的方法,让师生并肩成长。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十堰一中用好课堂主阵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地理教学中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观念的渗透、生物教学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树立等,各学科教学的思政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构建出完整的学科育人体系。同时,创新育人载体,拓展实施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收看新闻联播等德育活动中,营造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环境。
共进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好的课堂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成为有信仰的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然后才是授之以法、灌输知识……”这是龚涛校长在该校学科校本研修活动中的发言,也为该校师德师风建设指引了方向。
龚涛认为,师生共进,原发动力是老师要先进,做大先生,引领学生共进。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育观念新,更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新教师的岗前师德培训,暑期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学习并签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承诺书”、修订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方案、制定师德师风“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上,学校绝不走过场。
为了培养对教学有敬畏之心的学习型老师,学校扎实做好教师培训学习规划,除认真参加省培、国培外、还组织干部老师们参加了创客骨干教师培训,生涯规划指导师资格培训,金太阳集团新高考集训,浙江大学新课改专题集训,每年累计培训达300人次以上。
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数学学科获2018年高中组一等奖,语文、数学学科获2020年高中组一等奖,政治学科获2021年高中组一等奖。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几年来,面对缺乏优质生源的现实,全体一中人上下同心,不畏艰难,坚定信心,从高一到高三,教学成绩不断进步,最终在2021届高考中考出了优异成绩:中考121名的马欣毅考出692分(物理类),名列全市第2、全省第37名;毛翊然同学考出661分(历史类),名列全市第2、全省第54名。重点本科上线817人,本科上线1221人,本科上线率98.8%。
“现在一中的学风、教风、校风正在持续向好,我们相信一中不仅能低进高出,更有能力高进优出。我们将继续为十堰教育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龚涛充满信心地说
【十堰日报 2021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