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一中化学教师吴中鹏
成功的科学教育,应该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领域中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理解跨学科的复杂科学现象,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的过程,审辨地分析和处理与科学相关的新情境、新问题。那么,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方法和策略,才能确保科学教育的成功?
十堰一中在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上倡导教师教学要和大学课程、最新的科学研究相结合,设置好各类研究性学习课程、项目研究课程等。秉承这一理念,我执教的化学实验精品课《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就开展了项目式学习,从热门话题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入手,首先介绍氢能源的发展前景,让学生们对其有了初步了解。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指导学生亲手操作,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由此发现教材实验的不足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出改进措施,逐一对问题进行探究。
科学教育要从学生的动手实践出发。学生的大胆猜测要靠动手实践来印证,《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一课中,我和学生们取一个新鲜的生鸡蛋,浸泡在装有食醋的烧杯中,直至蛋壳完全与醋酸反应,之后用牙签戳一个小洞,将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倒出,最后清洗鸡蛋膜内外,便得到一张半透膜。我们自主设计制作的鸡蛋半透膜不仅具有隔断电极、避免短路和干扰的作用,还具有缩短电极间距,减少电阻的功效,充分体现燃料电池能量高转化率和高利用率的特点。学生们得出这一结论,个个都很兴奋。
科学教育,不是某一个学科的事情,跨学科融合也很重要。学校搭建了思维更灵活、视野更广泛的融合创新课程,发挥不同学科间互相交融促进的长处,将人文和科技相融合。我们这个实验融合了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学科。此外,很多学科都在常态化开展融合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为后续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近年来,十堰一中通过学科学术竞赛、科技创新实践、跨学科研究等项目,培养了一批综合优秀、学科拔尖、勇于探索、品格端正、立志报国的学生,我为是其中一份子感到骄傲和自豪。